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呢)




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呢

作者:林丛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每逢“开园季”,哭闹的小朋友从不缺席。

我的双胞胎女儿也是这样,今年三周半的年纪恰好赶上这一波幼儿园入学。

她俩早在八月中旬就开始紧张,每次路过都会和我说:

“爸爸,我不要上那个幼儿园!”

看着女儿焦虑的样子,我挺心疼的。

但我也知道不能因此就放弃入园,这对她们未必是好事。

于是,为了安抚焦虑的“小神兽”,在我的动员下,全家参与的一系列行动就此展开……

01

小神兽

为啥焦虑?

行动的第一步,当然是先统一思想、明确理论。

晚上女儿睡着后,我召集了我老婆还有帮忙带娃的我妈,好好讲解了一番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1、社会性依恋带来分离焦虑

社会性依恋是指个体对和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如父母、亲戚或亲近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和依赖,与之伴随的则是“分离焦虑”。

换句话说,人都会喜欢和自己接触得多、给予自己更多支持与照料的人呆着;

一旦要和这样的人分开,就会感到非常紧张、担心甚至害怕,进而表现出强烈的抗拒。

说到这,我举了个例子:“老婆,假如我突然要去外地几年,期间都不回来,你焦虑不?”

她一瞪眼:“你敢?”

嗯,看来还是挺焦虑的。

根据研究,3-5岁是儿童分离焦虑最强的年龄段,而这恰好是幼儿园入园的年纪。

上幼儿园意味着需要和“照料者”分开。

分离焦虑立刻被激活:

哭闹、死死抱住家长不放手、满地打滚就是小朋友表示抗拒的方式。

2、安全需要的暂时缺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老婆打断我:“搞这么复杂干嘛?”然后疯狂眼神暗示。

我心领神会,转头问:“妈,你知道需求层次不?”

我妈翻了个白眼:

“你俩也太小看我了,我退休前好歹是高级教师,学过教育心理学的。

马斯洛提出,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嘛!

你不就是想说,小孩子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人,会感觉很不安吗?”

正是如此。除了生理需要(吃饱穿暖能喘气)以外。

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安全需要”。

陌生意味着“不确定”和可能存在的伤害,也就意味着“不安全”。

而且,因为这一年龄的儿童无力应对许多安全威胁。

所以在安全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会呈现出较成人更强烈的焦虑。

我继续提问:“老婆,假如大街上有个陌生男的突然来拉你手,你什么反应?”

她给我来了个“分情况讨论”:

“帅的话,我就抽出手,然后礼貌地问他想干嘛;不帅的话,反手就是一巴掌。”

帅不帅的姑且不论,这至少说明:

大人在面对安全威胁时,还能有一定的余力去观察和思考,也有一些不同的策略可供选择;

但如果是孩子,可能就只剩疯狂哭闹或者“吓傻了”两个选择了。

3、依赖向自理的过渡

有的孩子在家是“祖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虽然女儿远没到这个程度,但也同样会在生活起居上对我们有所依赖。

但到了幼儿园,孩子不得不从“依赖”向“自理”过渡:

饭要自己吃,衣服鞋子要自己穿,厕所要自己去上……

从“不会”到“会”必然会伴随一个过程,也往往会有受挫的感觉。

这同样会带来基于比较的焦虑——

别的小朋友要么都会,要么学得很快,自己难免“自惭形秽”,甚至难以融入。

这次她俩倒是没打断我,纷纷表示同意。

02

小神兽

安抚行动开始

思想统一完毕、理论准备完成,第二天,行动正式开始。

考虑到各自的时间安排和意愿,我们进行了明确地分工:

1、提前的心理准备

考虑到我沟通能力相对更好,而且和女儿更亲近、更容易传递安全感,这个部分主要由我来完成。

隔个一两天,我就会借买东西吃的名义带她俩“碰巧路过”幼儿园。

然后又总“很凑巧”地,碰到里面是活动时间。

于是,我就带着她俩隔着栏杆看里面的小朋友们玩耍。

熟悉环境的同时,增加她们对幼儿园“有趣”的印象。

平时我也会刻意和她们聊相关的话题。

比如“幼儿园的滑滑梯是什么颜色的?”、“刚才幼儿园门口有几个老师啊?”,进一步增加熟悉度。

此外,由于女儿有在上早托班,班里恰好有几个同学也要上同一幼儿园。

这也成了我多次在她们面前提到的部分:“XX是不是也要和你们去同一个幼儿园呀?”

多一分熟悉,就意味着少一分未知,新环境就能带来更多安全感,焦虑自然也会减少。

2、提前的技能准备

这个部分主要交给我老婆,因为她时间相对充裕,而且喜欢带着她俩到处跑。

她开始进一步增加带女儿出去玩的时间,而且有意往游乐场、公园的沙坑之类“小朋友聚集地”跑。

自己则尽量躲在稍远的地方观察她们。

让她们自己去和小朋友们玩耍、沟通,习惯社交氛围、锻炼社交能力。

同时,每次吃饭让她们自己盛菜、自己吃,吃完自己擦嘴、自己洗手;

上厕所自己穿脱裤子,上完也先自己擦屁股,擦不干净再帮忙;玩具自己收拾,洗完衣服自己叠。

后来,她俩甚至连绘本都能相互讲,还能讲故事给我们听。

这些变化,意味着她们应对新环境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胸有成竹,自然心中不慌。

3、保持稳定的链接

这部分牵涉较广,所以我们约定由全家共同完成。

我们刻意增加了“承诺”和“约定”的部分。

并且确保能顺利实现,哪怕是很小的事也尽量用这种形式完成。

比如,女儿叫我讲故事,我会和她说:

“好呀,你数3下我马上去给你讲,好吗?”她数三下后,我马上如约而至。

约定的条件往往非常简单,和马上答应没多大差别。

但这一步骤的增加与反复强化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家长守约”的印象。

进而与家长建立起更稳定的链接,有利于后续通过承诺“放学准时来接”增强孩子安全感,降低焦虑。

当然,无论是否为了降低孩子焦虑,家长的守信与“稳定”都很重要。

我们平时也是这样做的,但在关键时期,刻意的加强仍能让其效果进一步放大。

03

安抚小的

大的也不能忽略

经过十来天的不懈努力,两只“小神兽”的想法总算从:

“我不要上幼儿园”变成了“那里好像蛮好玩的耶”。

但我妈开始担心了:

这俩这么瘦,在幼儿园被欺负怎么办?

要是里面东西吃不惯怎么办?

老师不负责怎么办?……

得,安抚完小的,大的又来了。

不过有一说一,开园季家长的焦虑同样非常普遍,甚至很多家长的焦虑直接导致了孩子的焦虑。

我妈毕竟是大人,也不好跟孩子一样处理,于是,我给了她三条建议:

第一,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处理一部分问题。

即便不能处理,也会向大人求助;

何况,现在这个年纪的孩子处于“第一逆反期”,她们更乐于自己去摸索独立的滋味,而非完全接受大人的安排。

最忌讳的,就是“眼里只有孩子”。

一旦把自己和孩子过度捆绑,只要双方之一有一丁点的焦虑,它就会在来回投射中无限放大,大家都不好受。

那么,不妨给她们一些空间和信任。

既有利于她们的成长,自己又乐得轻松,岂不美哉?

第二,稳定执行儿童教养分工。

稳定的意思是指,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多干也不少干。

既不逃避责任,也不“长臂管辖”。

这不仅有利于家庭系统的稳定、维持各方的责任履行与参与感。

更能有效避免“诈尸式育儿”,能极大降低每个家庭成员的焦虑。

第三,拥有稳定的社会支持。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多搞爱好、多交朋友。

爱跳广场舞的去跳广场舞,爱运动的去运动,爱喝茶的去喝茶,爱旅游的去旅游。

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压力调节方式与情绪疏导渠道。

这样一来,就算有一点焦虑,也根本翻不起风浪——

一场广场舞解决不了?那再来一场呗!

就目前来看,“开园季”对我家而言大概率是能平稳度过了。

如果你也正面临相同困扰,希望我的这份《“小神兽”安抚计划》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插播一条简讯:YDL治愈群持续启动中,另外也给大家准备了各种心理自评工具包,详细如下:

关注上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领取海量资源

1.回复【进群】进入YDL成长群,和小伙伴们互相治愈,自我成长。

2.回复【mbti资料】领取mbti资料包

3.回复【九型人格】领取九型人格资料包

4.回复【情绪】领情绪管理专项文档

5.回复【DISC】领DISC人格量评工具包

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怎么安抚考研焦虑的孩子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