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怎么考研(考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在校大学生怎么考研,考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01

距离今年大学生毕业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好消息是中国经济正在复苏,GDP增速有望重回5%以上,一二月份的失业率比同期稍微好那么一丢丢。

坏消息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115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82万,创了历史新纪录。

如果再把前两年窝在家里的待业青年算上,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我国的就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大龄低技能人才求职难,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

通俗点解释,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绝大部分都不是企业想要的。

怎么理解这种结构性矛盾呢?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一女孩面试30多家公司被拒30多次。

她一边说一边哭的是梨花带雨,说大学学的是文案策划专业,每周就那么几节专业课,其他像什么马克思、现代史、社会实践课、就业课、创业课之类的学了一大堆,什么都懂点却什么都不精,出了学校发现文案策划这个活儿,上没上过大学的都能整点,自己一个科班出身反而成了职场上的边角料。

女孩的心态有点崩,上来就是一句灵魂拷问,说上不上大学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咱们不去讨论大学的教育质量问题,单从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说,专业门槛越低从业人员就越多,这是个普遍规律。

但问题是,在社会职位总体数量没变化甚至下降的时候,没点突出才艺,还真难找到工作。

大学教育不是没那么重要,而是你选择的专业,可能对于社会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了。

这就好比,祥子玩命拉了四年洋车,好不容易攒够了买车的钱,结果大街上开始跑汽车了。一个人努力的方向错了,就是越努力越悲催,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一样。

如今是个存量社会,在财富总量没有快速增长的时候,劳动力过剩那就意味着工作岗位不够分,即便勉强找了一份工作,要么累没前途,要么又累又没前途。

毕业生工作不好找,找到工作的又担心公司裁员,年轻人不想进工厂,跑个外卖还困在了系统里,工作带给年轻人的价值感越来越低。

02

有人把这些问题全都归结于教育过度导致的社会内卷。

朔爷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就评价过这类人,他们都憋着劲教你学好,然后好由着他们使坏。专家们把教育污名化,只是给就业问题找个临时借口,他们劝你不要让孩子卷,但自己的孩子却是玩命地卷。

中国永远不缺聪明人,他们让你放轻松,主要是为了自己能活的更easy。

过度教育的病根儿,是学校给到的闲扯淡知识太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又给的太少,你让范大厨不看菜谱看兵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另外,高等教育普及化必然引起学历泡沫,放眼东亚圈,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只不过咱们的人多,所以问题更明显。

从数据上看,80年代,高校每年的毕业人数也就十几万,90年代变成了几十万,到了新世纪,就开始以指数级增长,去年突破1000万,今年达到1100多万。

但反过来,中国的蓝领工人又极度短缺,特别是高精密制造领域,中国70%以上的技术工人都是高中学历,只有5%的工业劳动力是真正的高级技术工人,远低于日本的40%和德国的50%。

由于高职毕业生的技术能力和制造人才需求严重不匹配,预计到了2025年,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可能面临950万人的缺口,电力装备领域的缺口也将接近1000万。

说得直白一点,中国不缺坐在写字楼里疯狂内卷的白领,缺的是动手能力更强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大家注意哈,我可不是建议大学生们进厂拧螺丝,而是社会生产的客观需求,数据里说的也是某些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

所以这几年整个社会都在反思过去的教育体系,于是小学开始做减法,中学同时搞分流,但聪明的家长一合计,这不是为了打压年轻人欲望,Push孩子进工厂吗?于是有条件的家庭反而鸡娃鸡地更厉害。

这说明社会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人生的三道窄门,升学、就业、结婚都给你标注的死死的,结果就是千军万马都朝着一个方向狂奔,人生的路是越走越窄。

所以社会就这么卷了起来,年轻人加班磕福报,看着消失的发际线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人生的利用效率也在呈断崖式下跌,而另一边房价、租金、养孩子的支出又在不断增加,工作上的一点打击,心态就彻底崩了。

如今是个分工社会,每个人都是通过职能分工,完成与社会的链接,然后用自己的社会去价值交换物质生活,当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够好,或者付出回报不匹配时,自然会降低一个人的社会属性。

所以最近这几年,打工人和毕业生的整体情绪都很down,网上的一些现身说法又加剧了这份焦虑。

怎么摆脱打工人焦虑的一生呢?

大家想到了去考事业编,工作稳定岁月静好,关键是大大降低了35岁即失业的风险。

2022年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报名人数却突破了200万,而今年报考的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根据网上的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全国31个省的公务员招录人数超过了19万,同比增长超过了16%,甘肃、内蒙、云南和广西的招生规模扩大了50%,广东省同比增加了18000多个岗位。

而且大多数省份都给出了应届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比如河南,2023年计划招收9134名公务员,其中98%的岗位都不需要工作经验,甘肃一半以上的招聘职位也对应届生无条件开放。

公务员受追捧,说明年青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以前的想法是北漂、沪漂进大厂,现在的努力方向就是博个铁饭碗。

但考公就能解决这么庞大的就业群体吗?

我看未必!

03

3月8日新华社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说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对于精简后少数部门超编问题,给予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

简单解读一下哈,虽然精简收回编制并不意味着大规模人员分流,但从以前的几次改革来看,机构瘦身是必然,大学生进入体制的竞争也会更加惨烈。

即便是好不容易混进了基层,随着地方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务员这种含铁量最高的铁饭碗,也很难再一直铁下去。

如今大家所面对的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双向背离所造成的,也就是努力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反了,高端职位不是没有,而是太少,博士生进社区也就成了必然。

说学历下基层提高社区的整体服务质量也好,说学历泡沫资源浪费也对,总之现在的需求和供给是个严重错位的情况,这就造成一部分人上不去也下不来,35岁的人不下岗,25岁的人进不去。

纵观社会的发展史,只有新的技术出现,才能增加社会高端职位的需求,只有在技术革命之后,才有更多新的职位冒出来。

只不过,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低端产业丢不掉,高端产业还拿不起来。

像服装鞋帽这样的低端制造业,本身没什么技术门槛,而且是需求市场说了算,一旦外部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库存消化不掉,产能过剩的问题就难以避免。

而产能过剩又会导致劳动力过剩,理论照进现实,那就是大家工作不好找,钱不好赚,消费需求也跟着降低。

咱们现在所面临的所有矛盾的核心是产能过剩又需求不足。

在存量博弈的环境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

但科技突破不是单靠堆钱、堆人才就能堆出来的,就像当年研发电动汽车是用氢电池还是锂电池是一个道理,在技术发展不明确的情况下,找对方向才是难的,以前的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逻辑在技术突破方面起不到太大作用。

好在中国的体量足够大,可以向多个方向同时发力,只要其中的一方向能跑通,那就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市场体量,扶植企业快速跟进,新能源汽车不就是这么做起来的嘛。

今天影响我们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芯片,2021年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只有16.6%,2022年也才增长到25.6%。而中国的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1800亿美元,这是一块多么大的市场,又会创造多少个高端职位?

芯片问题解决不了,产业升级也只能停留在原地。

所以国家对芯片产业这么重视,一方面是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是产业升级和增加高端就业职位的需要。

好消息是,今年2月合肥已经搭建量子芯片生产线,“悟空”量子计算机也在合肥问世,这意味着我们有了规模量产量子芯片的能力,未来不仅可以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还会实现高端制造业的弯道超车。

到那个时候,技术的整体进步必然会增加更多的高端职位,而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

此文完。

在校大学生怎么考研(考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在校大学生怎么考研(考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