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考研科目)




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考研科目

国际批判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它与自由主义、现实主义、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等理论共同成为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心支柱。这些国际关系理论彼此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而且还会互相批评。

比如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经常互相批评,建构主义也会经常批评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在两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安德鲁·林克莱特的国际批判理论思想亦是如此,建立于对其他学派思想的批评基础上。

安德鲁·林克莱特的国际批判理论正如其名称一样,它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思想,开始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批判,并且在批判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形成的年代,以林克莱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开始了对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林克莱特的批判理论以“人与公民的关系”为主线,将追求人的解放作为理论核心,致力于建立一个带有解放思想的国际关系理论。

一、国际关系批判理论

1.林克莱特的学术经历与第三次论战

安德鲁·林克莱特是一个典型的学术性人物,与亨利·基辛格这样政界和学界都有涉足的两栖学者完全不同,他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大学和莫纳什大学,以及英国的一些大学中任教,所以他整个学术生涯基本上都在大学里度过的。

这就奠定了他的学术研究方向,因为他可以通过学术探讨会来接触最前沿的学术潮流,进而形成敏锐的学术判断能力。因此,安德鲁·林克莱特也参加了20世纪80年代的批判潮流,他的批判理论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国际关系理论第三次论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国际关系理论,例如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以及早已形成的建构主义理论。

这些国际关系理论大多以批判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为基础,林克莱特在1990年出版了《超越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和国际关系》。

这本书对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之后,在林克莱特前往英国任教以后,他的学术关注发生了变化。

林克莱特去往英国之后,出版了《政治共同体转型——后威斯特伐利亚时代的伦理基础》一书,这本书表明其备受重视的政治共同体研究已经出现,林克莱特接受了现实主义的民族国家设定,考虑了民族国家的未来走向,期望人类能实现解放。

林克莱特的《国际关系中的人与公民》又进一步将学术研究的关注点转向民族国家中的“人”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林克莱特此时已经关注到人本身,并逐渐将人与政治共同体联系起来。

2.批判理论的发展

批判理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大获成功,但他的思想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都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除了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间接来源之外,还有直接渊源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也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批判理论属于“后实证主义理论”之一,领军人物有罗伯特·考克斯和安德鲁·林克莱特。

批判理论反对实证主义的三个基本假设,即客观的外在现实、主客观差别和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批判理论不仅仅限于解释国家和国家体系,而且广泛关注一般意义上的权力和世界霸权。

具体而言,早期批判理论反对那种不做社会分析而试图用现代科学思想研究现代社会会各种矛盾的研究方法,可见其矛头直指实证主义。他们反对这种将社会问题数字化,一切都变成了冷冰冰的统计,人们通过数据和表格了解世界。

批判理论在批判的基础上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受欢迎的国际关系理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康德的世界主义思想、林克莱特的政治共同体及其转型问题。

二、林克莱特的国际批判理论的内容

1.林克莱特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

任何思想和理论都是建立在前任成果的基础之上的,所不同的是继承者是否能够有所创新。首先,康德的世界主义思想对林克莱特产生了影响。康德的世界主义思想影响了后世很多学者,林克莱特就是其中之一。

康德高举普世主义大旗,将普世主义视为一种关怀整个人类的博爱精神,重视人的理性,认为有理性的人才能自我决断,从而获得解放。林克莱特的政治共同体思想就蕴含这一思想,他强调降低差异的重要性,尊重文化、种族、性别的多样性,并努力减少物质上的不平等。

刘爽在《试析林克莱特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中的“政治共同体”》中指出:“林克莱特始终坚持世界主义信仰,认为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种世界主义的道德准则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林克莱特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林克莱特的批判理论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等基础上建立的。

林克莱特之所以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始终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问题,尤其是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差异,希望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解放。

最后,林克莱特的思想还受到了哈贝马斯的影响,哈贝马斯认为,世界主义要求在平等主体间开展对话,这一点获得了林克莱特的认同,他的政治共同体思想的最终归宿便是如此。

此外,林克莱特的政治共同体转型思想是以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为基础,这一观点实际上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像之处,强调了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都是为了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2. 林克莱特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内容

林克莱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道德和文化维度,所以他的最终目的地,是要走向世界主义思想和人类解放。

林克莱特的批判理论内容广博,从人和公民关系的问题,到包容与排斥问题、再到政治共同体转型问题,都反映了他对前任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林克莱特关注人和公民,他认为“人与公民”代表着两种道德和义务安德鲁·海伍德在《政治学核心概念》中指出:“公民身份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通过交互的权力和义务而联系在一起。”

林克莱特关于“人和公民”不同身份和义务的观点实际服务于他的世界政治共同体转型,因为他希望人们认识到,即便在民族国家盛行的今天,也不意味着人在公民义务和人类义务发生冲突时,必须选择公民义务。

其次,林克莱特还关注世界主义伤害问题。世界主义的伤害原则来源于人类曾经的义务之一,即“不伤害原则”,林克莱特研究世界主义伤害问题主要是为了寻求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如何进行自我或彼此约束,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林克莱特关注人性问题,他不关注人性是善还是恶,而关注人类应当具有同情心,以同情心为基础逐渐实现全人类的情感认同,走向一个平等的交往环境,走进一个和谐的世界,实现人的解放。

三、总结

林克莱特思想中最经常被人研究的就是政治共同体,他所研究的政治共同体是指民族国家,也就是说,林克莱特像现实主义理论家一样,接受了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现存基础的理论前提。

但与现实主义不一样的是,林克莱特没有继续探析民族国家的情况,例如现实主义者关注的民族国家的军事、政治、战争等,而是民族国家如何实现政治共同体的转型,以此构建起一个普遍的交往共同体,实现人类的友好交往和人的解放。

以安德鲁·林克莱特为代表的众多国际批判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理论共同批判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

从林克莱特思想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哈贝马斯的痕迹,尤其是他主张建立的政治共同体,这是一种类似于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思想,林克莱特想要在理论上将人类建立成一个能够互相理解、彼此解放和没有压迫的世界,最终抛弃威斯特伐利亚式的国际体系。

四、参考文献

1. 安德鲁·林克莱特:《国际关系中的人与公民》

2. 安德鲁·林克莱特:《超越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和国际关系》

3. 安德鲁·林克莱特;《政治共同体转型——后威斯特伐利亚时代的伦理基础》

4. 安德鲁·林克莱特:《批判理论的成就》

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考研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考研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