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王 沛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2352个字,预计阅读需7分钟▼

如何撰写学术论文,这是困扰很多研究生的“老问题”。笔者刚步入研究生阶段时也常为此苦恼。所幸笔者遇到非常好的导师、期刊编辑以及匿名审稿专家,他们提出很多宝贵建议,使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论文写作的方法。笔者将这些建议或方法结合自身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研究生同学、特别是对研究生新生有所帮助。

如何寻找选题

对研究生而言,选择适合的选题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如果以从事学术研究为人生志向,则要选择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可深耕、长期探索的选题。论文写作前,倘若选择老套过时的题目,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徒耗精力。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选题?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应以兴趣作为选题的导向,但感兴趣的领域若已被学界数番探讨、难有“剩义”时,就要慎重考虑该选题是否适合作为自己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在从事研究前,一定要对该领域的学术推进情况了然于胸。如自己不能完全判断,就要多请教师长,避免走弯路。一旦确定好研究领域,则需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地加以钻研。有的学生在基础尚未牢固时,看到其他领域的新材料、新热点,立即见猎心喜,四处撒网、转移方向,这通常会使自己收获微薄,流于肤浅。相反,如果在自己的学术“根据地”稳扎稳打,待基础雄厚时,再有针对性地扩大领域,往往会触类旁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许多老师会对初学论文写作者说,撰写论文一定要选择小题目,解决具体问题,切忌大而空。但是青年时期思维活跃,天马行空,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又怎甘被束缚在狭小的问题之中。此时,一定要心中明白,写大题目如盖大楼房,凭一己之力使华屋骤现几乎不可能,一定得先平场地、挖基坑,再打桩,还要铺设水管、通电通气。哪样做不好,都可能导致大厦倾覆。平场地之类的工作,就如写小题目,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大楼房才能建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写小题目论文的同时,一定要有大局构思,知道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施工”的何种环节,将起到何种作用。当然,科学研究和按图施工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研究者心中的“大楼房”最初只是若隐若现,只有将其最终“盖好”后才会惊叹它居然是这番模样,这也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笔者所从事的法史领域,最注重被视为“小问题”的基础问题研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仅凭借似是而非的材料构建宏大的理论框架,再用这样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则危矣。小处落笔,心怀广大,按照科研规律一步步来,这样肯定会有大成就。

该删就要删,有舍才有得

在研究过程中,千辛万苦收集的重要材料,将其都放在文中,或嫌冗长,或嫌间接,但将冗余材料尽皆删除,又实在舍不得,毕竟来之不易。不仅材料如此,观点也是如此。许多人在论文写作时有了别的想法,若把其写进文章,则横生枝节,偏离主题;若不写,又觉得心血被抹煞,万般可惜。笔者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犹豫为难之际,笔者的老师及时告诫:该删就要删,有舍才有得。

论文不是自己的私人研究记录,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一定要条理清晰、线索明确、观点突出。如果论据足以说明问题,就不要再层层堆砌;分论点与主题关联性弱,就不要放入论文。过分旁征博引、恣意汪洋,反而会干扰读者思路。

如此“舍”,何来“得”呢?笔者的老师笑曰:“你又不是将删除的材料与观点付之一炬,彻底销毁。这些内容依旧宝贵,只是不适合放在眼下的这篇文章而已。来,我教你妙方!”老师打开自己的电脑,但见里面有很多文件夹,老师给每个论题都设了文件夹,这篇文章删掉的材料,可以放到其他适合的文件夹;从这篇文章删掉的观点,可以给它另立门户,新设文件夹。原来,删掉的内容都在,只是它们有了“新家”。

老师告诉笔者,这些材料在不同文件夹中流转,直至找到最合适的归宿。当新设的文件夹渐渐丰满,观点、材料成熟时,一篇论文随之就产生了。笔者发现,老师电脑中的文件夹有的建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老师已年逾八旬,学术成果仍源源不断,文件夹功莫大焉,而舍与得的道理,正蕴含其中。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笔者对这句话有深刻体会。10年前,笔者撰写了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将其投给某学术期刊。几个月后,邮箱里收到一封长达五页的匿名审稿意见。该审稿意见指出文中存在的七大问题,这七大问题涵盖内容、结构、表述等诸多方面缺陷,而笔者在撰写论文时,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竟然对这些明显的疏漏视而不见,遂痛下决心根据专家意见认真修改论文。经过半年时间十余次的大幅修改,新文始成。再看之前的那篇论文,甚至有面目可憎之感。

根据笔者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养成勤于修改文章的习惯,那么相对而言他的进步会更快。多年前,笔者随老师外出开会,见老师在旅途中随时随地翻开电脑,在上面敲敲打打,便好奇地问老师在写什么?老师答:在改文章。零碎时间难以从事撰写工作,就用来修改自己的文章,有时改一小段,有时改一句话,有时只是琢磨某个字、词是否妥帖,日积月累,反复推敲打磨,学术精品就慢慢形成了。

不怕试错,勇于改错

论文写作是科学探索的过程,预设观点或许是成立的,或许是不成立的。成立与否,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得知。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发现自己试图证明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是论文就白写了?非也,能证明某个观点不成立,也是贡献。

笔者在学习前辈学者论著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某位著名学者在研究中改变学术观点,多次指出自己旧作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自己的看法以新作为准。但是不少学者却认为他的旧观点才是正确的,并在论文中频繁引用其旧观点。这说明观点正确与否,有时需要经过学界长期共同探讨,才可能渐趋明朗。哪怕后来证明该观点确实错误,也不能磨灭其在学术史中的意义。如担心观点错误就不敢写作,那可能永远都写不出论文。对于初学者而言,要勤写,不怕试错,勇于改错,这样才能取得论文写作上的进步。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