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官网)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官网

马鸿雁

(北京师范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875)

摘 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王重民《杨守敬杂文集》稿本,包括王重民辑录的杨守敬个人著述序跋、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以及他本人撰写的《杨惺吾先生著述考》原稿。作为早期研究杨守敬的学者,王重民最早研究杨守敬的个人著述、藏书及题跋,关注其版本目录学成就。本文对其辑录撰写时间、相互关系、文稿修改成书、校勘价值等情况进行考察,挖掘稿本的学术收藏价值,藉此探知王重民早年开展杨守敬研究的学术概貌。

关键词:王重民;杨守敬杂文集;稿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古籍中不乏稿抄本,近几年入藏了王重民《杨守敬杂文集》稿本。作为早期研究杨守敬的学者,王重民最早研究杨守敬的个人著述、藏书及题跋,关注其版本目录学成就,1928年发表相关论文《杨惺吾先生著述考》《史略校勘札记》《日本访书续志》,1930年出版《日本访书志补》一书。《杨守敬杂文集》包括“访书续志”“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杨惺吾先生著述考”三部分内容,笔者对其辑录撰写时间、相互关系、文稿修改成书、校勘价值等情况进行考察,藉此探知王重民早年开展杨守敬研究的学术概貌。

1 研究杨守敬的缘起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精研历史地理、金石书法、目录版本。光绪六年至十年(1880—1884)曾出使日本,先后为日本公使何如璋、黎庶昌的随员,负责馆内文化事务。他大量搜集在日本流传的中土散佚古籍,编印古籍书影图谱《留真谱》、撰写古籍知见书录《日本访书志》、协助黎庶昌刻印《古逸丛书》二十六种,以多种形式保存传播海外古籍珍本。同时,他在日本访求所得之书悉数运回国内,先后藏于湖北黄州的“邻苏园”和武昌的“观海堂”,编有《邻苏园书目》和《观海堂书目》。

王重民(1903—1975),字有三,号冷庐主人,河北高阳人。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1924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毕业(1)。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据金恩辉《王重民先生小传》一文总结[1],其主要成就有四个方面:研究和传授目录学、编著和主编大批目录索引、搜集研究和介绍流散于国外的中国珍贵文献、校辑整理文化遗产。和杨守敬一样,王重民也有多年的海外访书经历。1934年被北平图书馆派往国外,先后在法、德、意、英、美等国家的图书馆搜访整理流散到国外的古籍文献,尤其是敦煌卷子和太平天国文献。他的《图书与图书馆论丛》一书收录了多篇国外访书记。

王重民是早期研究杨守敬的学者,他发表的《杨惺吾先生著述考》是对杨守敬著述进行研究的最早一篇论文,后被收入《冷庐文薮》。馆藏稿本《杨守敬杂文集》第三部分即《杨惺吾先生著述考》的原稿,文章开头介绍了研究杨守敬的起因:

观海堂藏书自杨氏殁后,以七万余金鬻诸政府。吾师袁守和先生尝建议公开阅览,未果行。后拨归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袁先生适为馆长,遂得行前志,而命重民任编目之役。袁先生欲国人注意观海堂藏书之重要,为《杨惺吾先生小传》,刊之《图书馆学季刊》。又嘱重民于编目之顷,钞辑杨氏题跋,为《日本访书续志》。重民亦私拟为《观海堂藏书源流考》及《杨惺吾先生著述目录》。兹已期年。《续志》稿粗备,待刊,又检案头丛稿,先录出此篇,以与注意杨氏著述者商榷焉。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记[2]257。

观海堂藏书即杨守敬个人藏书,《邻苏老人年谱》云:“余藏书数十万卷,海内孤本,亦逾万卷。[3]”杨氏观海堂藏书,“其特色集中体现在从日本访求到的中土久佚秘籍、和刻汉籍及和刻日籍上。[4]14”1915年杨守敬去世后,其藏书由政府收购,前后分别转拨松坡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战事频繁,数次转运,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926年,王师曾所编《杨惺吾观海堂藏书目录》,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连续两年刊载。目录前有编者识语介绍观海堂藏书的下落:“……其观海堂藏书,于民国四年,以七万余金,鬻诸政府,七年多,以一部份拨付松坡图书馆,约十之六。所余者原藏集灵囿,本年一月,由国务院拨归故宫博物院,贮于大高殿。近王君师曾编成目录,特在本刊上发出,以饷阅者。[5]”1932年,何澄一编有《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袁同礼序中提到:“民国乙卯,杨氏归道山,享年七十有六,其藏书全部以国币三万五千圆鬻诸政府。己未徐总统以一部份拨交松坡图书馆,所余者储于集灵囿。丙寅一月,拨归故宫博物院保存,藏于大高殿,为故宫图书分馆。己巳冬,移于寿安宫专室庋藏,公开阅览。[6]”丙寅即民国十五年(1926),观海堂藏书的剩余部分拨给故宫博物院。己巳即民国十八年(1929),这批书移到寿安宫并且公开阅览。这就具备了整理编目和研究杨守敬藏书的客观条件,公开阅览意味着向公众开放,欢迎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观海堂藏书。

“吾师袁守和”即袁同礼(1895—1965),字守和,1927年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王重民此时尚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幸不久当时北海图书馆馆长袁守和(同礼)先生在师大讲授目录学,有三从他受业,袁同礼同情他刻苦求学处境,便介绍他课余到图书馆工作,从此他即踏上一生为之致力的目录学研究的里程。[7]30”袁同礼意识到杨守敬藏书的重要性,不仅撰写发表了杨守敬小传,更嘱咐王重民为观海堂藏书编目并钞辑杨氏题跋。王重民“一九二六年 二十四岁 到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工作……一九二七年 二十五岁 开始整理杨守敬观海堂遗书,移录杨守敬群书题跋不见于《日本访书志》者,共得四十六篇,辑成《日本访书志补》,他仍随时增补,直至一九三〇年才出版,另外还辑录杨守敬《史略校勘札记》在次年发表。[7]30”袁同礼的引荐和帮助,使得王重民有机会到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工作,在观海堂藏书公开阅览之前他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工作。1927年11月,论文《日本访书续志》已成稿待刊,《杨惺吾先生著述考》业已抄录完成,《观海堂藏书源流考》一文则未成稿。

2 《杨守敬杂文集》稿本情况

是书外封题名“杨守敬杂文集”。杨守敬撰,王重民撰并辑录。稿本。书中有绿笔校语。毛装一册。

稿本第一部分题名“访书续志”,楷书抄录,有两种以上字体,绿格纸,版心下镌“王重民稿纸”,半页十行,行二十至二十三字不等,小字双行同,稿本末页墨笔题“日本访书续志 稿本”。辑录杨守敬个人著述中的序跋三十六篇,如《禹贡本义自序》《汉书古注辑存序》《汉书地理志校补序》等,《禹贡本义》《汉书古注辑存》《汉书地理志校补》等书皆是杨守敬所著,序文即其本人自序,这些序跋并非《日本访书续志》中辑录的三十六则访书藏书题跋,“访书续志”四字作为题名似不妥,稿本书末所题“日本访书续志 稿本”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另外,第一部分有一篇《本草衍义》书志,录自张氏《适园藏书志》,见于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九,稿纸版心下镌“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与此部分通用的“王重民稿纸”不同,应是装订错误。

第二部分无题名,拟为“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抄录共十三通。有缺字,灰格纸,版心下镌“国立北平图书馆钞藏”,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倪文蔚(1823—1890),字茂甫,号豹岑,安徽望江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任荆州知府、河道总督等职。信札主要是光绪三年至五年(1877—1879)之间,二人讨论校刻倪文蔚曾祖倪模《钱略》、延请杨守敬编纂《荆州府志》、请求倪文蔚资助刊刻《楷法溯源》等事。2016年这些信札在《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考释》十五通中已收录发表[8]。民国十九年(1930)柳诒征辑《陶风楼藏名贤手札》影印出版,据卷前序文,江苏官吏以官钱两千元从山阴薛氏购入七十七册清咸同间名人手札,藏于盋山图书馆(即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从中精选影印了八册[9]。其中第八册收录有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十五通,稿本第二部分的十三通信札中前十一通与其排列顺序相同,后两通即影印本的第一通和第二通,第二部分信札应抄自1930年陶风楼影印本,抄录时未识别出来的字预留空格以待后补,落款时间部分信札也未抄录。

第三部分“杨惺吾先生著述考”,绿方格纸,版心下镌“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是王重民在《文字同盟》正式发表之前的稿本,文中有绿笔校改之处。这篇论文对杨守敬的48种著作进行了考证,包括:是否刊刻、版本、他书著录、刊刻过程、该书内容等。

从关系上看,第一部分序跋所涉及的杨氏个人著述,基本上纳入第三部分的著述考,序跋文字在著述考中时常有所引用,如:《重订说文古本考》自序、《汉书二十四家古注辑存》自序、《前汉地理图》自序、《唐宋类书引用书目》自序、《三续寰宇访碑录》自序等,因此,稿本第一部分辑录的序跋应是稿本第三部分《杨惺吾先生著述考》撰写时的参考资料。

从时间上看,第一部分使用“王重民稿纸”,无确切抄录时间;第二部分使用“国立北平图书馆钞藏”稿纸,图书馆1928年更改为此名,信札抄自1930年陶风楼影印本,因此第二部分的抄录时间应在1930年之后;第三部分使用“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稿纸,1923年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抄写时间是1927年11月18日,此时王重民仍在大学就读。在老师袁同礼的指导下,身为大学生的王重民已经开始为杨守敬藏书编目、抄辑杨氏题跋、研究其藏书源流和著述目录,这正说明了他是研究杨守敬的先行者,属于较早关注并开展研究的学者。

3 《杨守敬杂文集》稿本的价值 3.1 保存王重民早年开展杨守敬研究的部分原始资料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于杨守敬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据《八十年来(1915—1995)杨守敬研究述评》《近二十年杨守敬研究述评(1995—2015)》两篇文章,关于杨守敬的生平及著述、地理学、版本目录学、金石学及书法、观海堂藏书等多个方面皆有研究成果问世[4][10]。全面整理杨氏著述的《杨守敬集》199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书前总序介绍,国内外收藏的杨氏著作有八十三种,《杨守敬集》收入了四十种,十七种未刊未知未见书以及《古逸丛书》《留真谱》《历代舆地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说》等书暂不收入。

《杨守敬杂文集》稿本的出现,保存了王重民早年开展杨守敬研究的部分原始资料,展现了他作为学术先行者的研究足迹。稿本辑录考证了杨守敬的个人著述及序跋、杨守敬与倪文蔚围绕编纂刻印古籍展开的书信往来。稿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与其公开发表的论文《杨惺吾先生著述考》相对应,第二部分的书信辑录未有成果发表。关于杨守敬的研究,《观海堂藏书源流考》一文并未成稿,王重民的主要研究成果是补辑《日本访书志》和杨守敬著述考。

《日本访书志》是一部古籍知见书录,以单篇题跋的形式著录了杨守敬随同日本公使出使日本期间访求的善本古籍235种,包括国内久佚秘籍以及和刻汉籍。《杨守敬集》第八册已经收入杨守敬撰《日本访书志》、王重民辑《日本访书志补》、刘昌润辑《日本访书志续补》三部书。《日本访书志补》是王重民在故宫博物院为杨氏观海堂藏书编目期间,补辑未见于《日本访书志》的群书题跋。先行抄录的三十六篇题跋辑为论文《日本访书续志》,1928年发表于《图书馆学季刊》第二卷第三期。1930年出版《日本访书志补》时,已经增辑至四十六篇。《日本访书志续补》是《杨守敬集》整理出版过程中刘昌润仿照王重民辑补体例,“从手稿、清稿、《晦明轩稿》、藏园所录跋文、《傅录》诸书中辑得逸文十九篇”[11]421。王重民的补辑和刘昌润的续辑,前后相隔六十年,辑补出了《日本访书志》出版之后的杨氏访书遗篇。

《杨守敬杂文集》第一部分“访书续志”并非王重民论文《日本访书续志》的稿本,辑录的三十六篇杨氏个人著述中的序跋,有十篇包含在《杨守敬集》所收杨氏著作中,涉及到《禹贡本义》《汉书地理志补校》《隋书地理志考证》《日本访书志》《晦明轩稿》《藏书绝句》《壬癸金石跋》《三续寰宇访碑录》《古诗辑存》,其余如:历代舆图序文、《重订说文古本考》等未刊书序文、《留真谱初编序》等,未收入《杨守敬集》中。第一部分辑录的序跋是撰写《杨惺吾先生著述考》的参考资料,并未单独结集出版;第二部分辑录的“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十三通,抄自1930年柳诒征辑《陶风楼藏名贤手札》影印本,未收入《杨守敬集》和《杨守敬题跋书信遗稿》中,也未曾单独出版;第三部分“杨惺吾先生著述考”手稿,未曾收入《杨守敬集》中,保留了论文公开发表之前的原始底稿和修改痕迹。

追根溯源,将杨守敬作为课题开始研究的早期学者们具有开创之功,王重民即是其中重要一员。稿本中王重民辑录的杨守敬个人著述序跋、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以及他本人撰写《杨惺吾先生著述考》的原始底稿和修改之处,这些原始资料未曾公诸于世,为我们研究王重民早年的学术生涯增加了第一手资料。

3.2 校正王重民《杨惺吾先生著述考》公开发表时的错误

《杨惺吾先生著述考》1928年在《文字同盟》发表之后,同年冈井慎吾《杨惺吾先生著述考补正》补充了《书学迩言》《评碑记》《评帖记》三书的日本刊本[12],1997年士君《八十年来(1915—1995年)杨守敬研究述评》指出了漏收的《小学记录》《三亳考》和误收的杜宗预《瀛寰译音异名录》[4]8-9。谢承仁在《<杨守敬集>总序》中提到:“因受当时条件的局限,王文所收之书不惟不全,且还有不少错误(此点详见本集‘附录’《增补、校订王重民<杨惺吾先生著述考>》)。[11]1”笔者翻检《杨守敬集》,未发现《增补、校订王重民<杨惺吾先生著述考>》一文。

王重民的这篇论文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重民遗著《冷庐文薮》将其收录其中,注明“原载《文字同盟》第十至十一期(一九二八年一月至二月)”。[2]272《文字同盟》公开发表时存在一些校勘疏漏和文字错误,论文稿本的发现能让我们看到王重民的原稿和他本人修改的过程,同时纠正早年发表时的一些问题。《冷庐文薮》二次收录时产生一些讹误,本文将论文稿本与最初发表的《文字同盟》本相校勘,可知如下两点[13-14]。

首先,稿本中墨笔是原稿,绿笔是校改之处,《文字同盟》本遵从了校改后的文字。如:稿本“《汉地理志补校》二卷,刊本”,绿笔删除“刊本”二字,补“光绪庚子刊本”六字,《文字同盟》本作“《汉地理志补校》二卷,光绪庚子刊本”。

其次,《文字同盟》本发表时存在讹字、脱字、衍字、条目误置以及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讹字,如:《史略札记》,稿本“以遭黎纯斋忌”,《文字同盟》本“斋”误为“齐”;《荀子札记》,稿本“有《荀子断》四卷”,《文字同盟》本“荀子断”误为“荀卷断”。脱文,如:《西魏疆域图》,稿本“年谱云:‘又(魏)收不载西魏地形……’”,《文字同盟》本脱“又”,“魏”字脱圆括号。衍字,如:《北魏地形志图》,稿本“《自序》云:既嘱熊君会贞为图”,《文字同盟》本“图”下衍“序”字。条目误置,如:稿本“《留真谱初编》十二卷,光绪辛丑刊本。《留真谱续编》十二卷”,《文字同盟》本误将“续编十二卷”置于初编十二卷之后,光绪辛丑(1901年)是初编的刊刻时间。《文字同盟》本存在一些标点错误。如:《王子安集札记》,稿本“大有裨益,当出黄校本上”,《文字同盟》本误从“裨”字点断,脱“黄”字,作“大有裨,益当出校本上”;《春秋左氏传札记》,稿本“《访书志》卷一古钞卷子本《春秋左传集解跋》”,《文字同盟》本误作“访书志卷一《古钞卷子本春秋左传集解跋》”;《集帖目录》十六卷,稿本“自序(见《晦明轩稿》)云……是二次修定稿”,《文字同盟》本误脱圆括号和“修”字。

因此,《文字同盟》本公开发表时仍有一些错误,稿本第三部分《杨惺吾先生著述考》有其校勘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撰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创作情况。

4 结束语

作为早期研究杨守敬的学者,王重民先生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已经开始为杨守敬藏书编目、抄辑杨氏题跋、研究其藏书源流和著述目录。《杨守敬杂文集》稿本包括王重民辑录的三十六篇杨氏个人著述中的序跋、十三通“杨守敬致倪文蔚信札”以及《杨惺吾先生著述考》手稿。这是王重民早年开展杨守敬研究的部分原始资料,展现了他作为学术先行者的研究足迹。其中的《杨惺吾先生著述考》保留了论文公开发表之前的原始底稿和修改痕迹,校正了此文在《文字同盟》发表时的文字错误。作为母校图书馆,收藏这册稿本,尤其是王重民先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撰写的《杨惺吾先生著述考》原稿,更具有纪念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恩辉.王重民先生小传[C]//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寻根集.长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98:121-122.

[2] 王重民.冷庐文薮 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57.

[3] 杨守敬.杨守敬年谱[M].熊会贞,补述.上海:大陆书局,1933:53.

[4] 士君.八十年来(1915—1995年)杨守敬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2):7-15.

[5] 王师曾.杨惺吾观海堂藏书目录(一)[J].北京大学日刊,1926(1969):2.

[6] 何澄一.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M].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1932:序.

[7] 刘修业.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学术活动年表(附《著述目录》)[J].图书馆学研究,1985(5):30.

[8] 占如默.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考释[J].文献,2016(4):108-132.

[9] 柳诒徵.陶风楼藏名贤手札[M].南京: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1930:序1.

[10] 邹俊涛,雷平.近二十年杨守敬研究述评(1995—2015)[J].三峡文化研究,2020(14):194-213.

[11] 谢承仁.杨守敬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421.

[12] (日本)冈井慎吾.杨惺吾先生著述考补正[J].文字同盟,1928(13):23-24.

[13] 王重民.杨惺吾先生著述考[J].文字同盟,1928(10):16-22.

[14] 王重民.杨惺吾先生著述考[J].文字同盟,1928(11):1-7.

作者简介:马鸿雁(1980-),女,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目录版本、藏书史。

引文格式:马鸿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王重民先生《杨守敬杂文集》稿本述略[J].晋图学刊.2022(2):60-64.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