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考研的学校(苏州适合考研的学校)




适合考研的学校,苏州适合考研的学校

这几天面临升学考试的家长们可能都有点着急,因为政策发布都晚了。

首先是初高中家长们一直都在关注强基计划,但是清北今年的强基计划报名通知昨天才姗姗来迟。

这个计划建议大家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都要早做了解,对孩子来说是多条路的选择。今年的情况挺不错,清北强基的招生的范围扩大了,文科好的孩子也有了很多机会。

再就是小升初政策。前两年都是4月19日发布的政策,今年到现在还没出来,六年级家长们应该都在翘首期待。不过也不用着急,应该就这几天了。

马上面临填报志愿,对于小升初家长来说,最焦虑的是怎样去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首先,我得恭喜各位,如果还有选择,那在如今的升学体系里其实是很幸运的事情,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没得选,只能依赖老天爷睁睁眼。

其次,既然可以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去选呢?这也是我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我看家长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都是关注学校作业多少,硬件设备如何,饭是否好吃等等。

包括来找我一对一咨询的家长们,关注的也都是一些比较外围的东西。

这不怪大家,因为实际上,在整个升学考试的阶段,家长们和学校都是信息不对称的。

学校尚可以通过表格了解一个孩子的个人信息,并籍此大致了解家庭情况,家长们对学校的了解却基本上都是听来的支离破碎的信息。(开放日现在只有很少的学校才有)

所以我一直建议小升初的各位家长,一定尽可能找到你想去的学校的上届家长,充分仔细认真地了解学校里面的真实情况。

为什么强调“真实”呢?

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同样的学校和班级,很多细节问题大家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要多听多看,兼听则明。

但是对于学校的理念、学风等等比较大的方面的情况我们是可以通过和家长的这种交流获取比较深入的认识的。

然而,即便是能够找到特别熟悉又善于总结的家长,因为对于当下初中生活的不了解,很多家长也还是问不出比较深入的问题,去年的我就是这样。

我的初中群很小很小,但是里面汇聚了几十个学校的初中家长,有名校也有一般校,从大家表现看,名校家长也更活跃,更愿意分享交流,所以我能获得的印象和信息也就略多一点。

总体来看,好学校不管是校风校纪还是老师的责任心都要高出一筹。当然也分区,比如同样都很负责,但是海淀学校的老师们简直就是负责任的天花板。

我经常有被他们的老师感动到。

当然,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甚至每个班级的老师之间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有的老师比较有经验,有的可能比较有方法。

但是在一个管理理念比较先进,校风校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老师之间的参差不会那么大。

聊到这个,主要是听说了无数个案例,就是班级里孩子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孩子简直无法无天,让老师根本没法上课。

初中老师上课还要花一半精力维持秩序,这太影响效率了。

还有的学校,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想努力工作,但是家长不支持,学校和老师稍有动作,家长就去举报,拉着大伙儿一起沉沦。

良性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如果你对学校做法有意见,那应该首先和班主任沟通,如果不行进一步向上沟通。

以我对北京初中老师们整体素质的了解,我觉得好好沟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不是动不动就拿起举报这个利刃,去挥向与自己孩子息息相关的人。

所以哪怕是没有六小强集团校、优质普校实验班等等这样的选择,我们还有填报志愿时候的选择,如果能够规避一点不良影响,那就是值得努力的。

于是乎,灵魂发纹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到底该以怎样的思考逻辑去分析问题呢?私以为有大的方面也有小的细节一定要考虑:

首先,你要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比对学校的特点,去分析学校赖以维持声名的那些东西,你娃如果进去了,是否能够用得到?

也就是说,你进入一个学校,能否匹配到这所学校的优质资源?

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是,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是自己赖以存在的独特竞争力。为了维持这个特点和竞争力,学校势必投入大量资源精力把这个长板延长。

你的孩子如果进了学校能够被纳入这个长板体系,那才算是享受到了学校最优质的资源,真正吃到了教育红利。

否则,你就是来做分母的。

比如很多人拜倒在人附声名之下,进了人本普通班,结果悔不当初。

这个问题分情况,差异很大的选择之间要遵循“要进就进实验班或者好层”,这是经典解决方案,不用很费脑筋。

难选的主要是说的那些在两个价值差不多的选择中犹疑不定的情况。

比如,六小强普通班和一个底层学校的实验班,这种怎么选根本不用犹豫,但是如果是优质普校实验班和六小强普通班,这个选择逻辑就有价值了。

好学校虽然会把主要精力花在长板之上无限拉长,同时也会投入精力让其他板块不会太短,但是一般校的资源和实力可能只够先拉长长板再说的。

你不能够上一般校的长板,那还不如去好学校做分母。

其次,对于学校风格和细节的评价,其实主要要基于孩子的特点和适应程度。

比如,有些学校的老师极其异常负责,但是孩子和家长却有窒息之感。

同样是认真负责,为什么有的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感动,有的却像更年期老母,让人烦躁不适?

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一个和学校的情况有关。

一些需要实现短期目标,比如从坑校出坑需要业绩证明,或者需要亮眼的中考成绩等,学校的急迫会传递到老师身上,老师也更容易出现诸如留重复性作业,一点小事儿就要上纲上线,或者催促不停等等。

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感觉不适。为了保证管理效果,老师还会拉上家长,不停发动家长去监督孩子。

正常家校沟通没问题,但是过度的催逼,时刻公布成绩等等,肯定会让人感觉窒息。

一个是和具体的老师个人有关。

学校理念本身比较好,但是老师理解没那么到位,或者缺乏实际执行的有效经验,所以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变形了,导致孩子们不适应的情况增多,这也会带来很多现实的麻烦。

还有一个是孩子本身。

家长因为某种原因把孩子送进了不匹配的学校或者班级,无论是作业还是教学进度还是教学方式还是老师要求,哪儿哪儿都觉得不适应,自然日子就不好过。

所以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根本上,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都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日常要求相匹配。

抗压能力强的就可以往高了够一够,抗压能力弱的就要求低一点,尽量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虽然我对海淀一些学校的老师们的责任心羡慕得直流口水,但是如果给我让我选择,我其实未必敢选。

因为我自己抗压能力并不强,孩子也是比较敏感的个性,小学又没有进行很好的学习强度学习效率的训练,高密度强压力未必适合他。

我们适合的是大方向上追求应试,但是并不死扣细节的环境。

另外,在这里再说点篇外话。

我在和家长们交流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家长都有一种心理,就是觉得只有成绩特别特别突出的孩子才算“优秀”,这样的家长才能交流和分享。

这种认知导致哪怕是孩子已经进了非常好的学校和班级,家长们依然会忧虑重重,不断自我否定。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不要把眼光过度放在别的优秀孩子身上,只看自己不好的方面,还是应该多向内寻找力量,多看自己的进步。

再说回所谓的牛娃和普娃,以及有没有资格分享。

实际情况是,天赋型选手没有经验可以给中上娃借鉴,天选娃当然也勤奋努力,父母也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显然他们的父母的投入产出比要远远高于中上娃父母同样的付出和收获。

我认为,中上水平的孩子,通过家庭教育和父母重视,能够发挥出最好的实力,达到一个满意的状态,这才是值得我花很大力气去观察研究,去请人分享经验的理由。

也是大家能够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到了中学,家长们逐渐失语,交流分享越来越少,自己也越来越陷入信息盲区。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改变这个状态,搭建一个可以让人愿意分享交流、让人能够在分享交流里面有所收获的平台方面做一些事情。

能够理解的家长可以志同道合,不能理解的自然淘汰。目前状态是比我预计的情况要好得多。

五一之后,我们的家长会活动会继续。这两周期中考试的中学家庭,好好调整状态,多理解包容孩子,大人和孩子共同成长,让我们在升学考试这条路上能够顺畅前行。

会员群招新:

高老师现在有一个会员群,里面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家长。后续打算分化出来专门的小学会员群初中会员群,收费标准都是299元/年

会员群主打三个方面:

1、高老师的日常陪伴

2、价值观相近的家长间的交流

3、各种会员活动

联系微信号cuoshiwuai交费并 告知年级进群。

适合考研的学校(苏州适合考研的学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适合考研的学校(苏州适合考研的学校)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