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和分数线)




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和分数线

《科学通报》2022年第24期出版“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与应用化学专辑”. 敬请关注!

编者按

奋进中的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与应用化学学科

马建民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电解液化学与添加剂的创新研究.

王志明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 光电原型器件设计和制备, 分子束外延等领域的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1956年由原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电讯工程相关专业合并组建;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并于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1988年正式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在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并在2001年迈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 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60多年的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目前已成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 以工为主, 理工渗透, 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任务. 材料与能源学院瞄准学科前沿与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需求, 基础与应用并重, 材料和化学两个学科已进入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排名前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应电子科技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于2014年建立, 致力于原始创新, 建设提升学校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学术特区”.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紧密围绕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数学、生物信息等学科领域共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并设立了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集成光子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此外, 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等也有从事材料与化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 在众多学者的努力工作下, 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与应用化学学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我们非常荣幸在《科学通报》组织出版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与应用化学专辑. 该专辑汇集了9篇评述和2篇论文. 这些代表性进展涵盖了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与应用化学学科的多个研究方向, 表达了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化学材料人对电子科技大学的祝福.

我们特别向关心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学科发展的各界教育、产业与社会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由衷感谢! 祝愿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学科发展越来越好, 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 贡献电子科技大学的力量!

评述

MXene复合气敏材料: 进展与未来挑战

赵秋妮, 蒋亚东, 袁震, 段再华, 张亚杰, 太惠玲

综述了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的结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 MXenes及其复合材料在氨气、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气体传感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

新型环境友好绿色增塑剂的分子设计

唐志强, 赵麟, 刘艳霞, 张亚刚

总结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新型绿色环保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增塑剂的化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通过分子设计提高增塑剂性能的思路, 对增塑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环境友好型量子点太阳能转换器件研究进展

支华倩, 尤益民, 童鑫, 王志明

针对环境友好型量子点在太阳能转换器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要介绍了量子点能带调控工程、核/壳结构构筑、杂质/缺陷态调控以及合金化策略对材料光电性能和器件性能的影响机制, 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硅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管理策略

方笑宇, 胡逾超, 刘明侦

光管理对于硅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实现更高的效率突破至关重要, 本文从钙钛矿顶电池和硅基底电池两部分入手, 总结分析目前领域内关于提高光吸收范围、优化光吸收分配、抑制光反射损失和寄生吸收损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叠层器件的未来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用于光催化水解的二维极性材料

类成安, 查正荻, 张妍宁

综述了近年来二维极性材料在光催化分解水方面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极性光催化的基本机制、二维极性Janus光催化剂和二维铁电光催化剂的性质、二维极性材料的实验进展概述以及展望. 希望本文可以促进作为光催化剂的二维极性材料的理论和实验探索.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阳极析氧催化剂

张佳豪, 岳秦

综述了近年来酸性介质中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首先, 回顾了酸性环境下不同反应路径的OER机制. 随后, 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基于酸性电解质进行研究的各类OER催化剂, 对其活性及稳定性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概述. 最后, 总结了酸性OER催化剂优化路径.

锂硫二次电池电催化

邹波波, 刘芯言, 彭翃杰

锂硫催化可以缓解穿梭效应并促进多硫化物转化反应动力学. 针对锂硫电池中的非均相和均相催化系统,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相关催化材料和设计原理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未来创新的主要挑战和可能的方向.

电催化合成氨反应原位表征技术

杨鹏, 郭恒, 张凤英, 周莹, 牛晓滨

简要介绍了用于电催化合成氨反应研究的多种原位表征技术, 重点介绍其如何探究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结构变化和反应物种动态演变, 如何解析N–N键活化和N–H键形成的作用机理, 为合成氨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一些见解.

宽温域锂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

戚世翰, 王中升, 郭康隆, 李秀, 马建民

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于锂电池的工作温度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开发宽温域锂电池技术迫在眉睫, 开发宽温域电解液是开发宽温域锂电池技术的关键. 本文将从极端温度对于电池运行机理的影响、高温以及低温电解液等方面, 探讨近年来宽温域锂电池电解液的研发进展, 并针对领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论文

垂直石墨烯负载镍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析氧性能

李晨, 王泓镔, 杨硕, 唐涛, 李婷, 张永起

电催化水裂解制氢是广泛关注的制氢技术之一, 其效率受制于阳极析氧反应(OER). 本文将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ECVD)和电沉积技术结合, 在垂直石墨烯纳米片上制备出可高效催化OER的Ni-Fe合金纳米催化剂.

柔性显示一体集成的热释电自供能悬浮触控传感阵列

王凯伦, 胡潇然, 孙阔, 夏亮, 张千, 向勇

报道了一种基于红外热释电聚偏氟乙烯共聚物制备的自供电、高透过率悬浮触控传感阵列. 该传感阵列能够与显示器件一体化集成, 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较小的厚度, 以及针对不同距离与运动速度的手势识别功能.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

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和分数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应用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和分数线)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