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考研(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南开大学考研,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他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本一介武夫,却让私立南开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名校。

他是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也是力促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主导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大家,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创造者”。

他还是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先生”张伯苓。

张伯苓原名张寿春,表字伯苓,后来以其字行于世,幼时的张伯苓家境贫寒,父亲只能送他去上当地免费的义塾。但小张伯苓聪慧好学,用功刻苦,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效力于海军。

甲午惨败之后,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威海卫服役时,张伯苓亲眼目睹威海卫短短两日内三易旗帜,深感到国家因贫弱带来的屈辱。他痛定思痛,认为海军已是报国无门,要改变中国的屈辱必须要改变中国的下一代,以教育救国。

退役不久的张伯笠,很快就遇见了刚刚开始在家开私塾的严修。

这两个人的相遇,堪称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面。

1904年10月17日,严家和王家各出1000两白银,建立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私立中学堂”,聘张伯苓作为校长。第一年就有70多个学生来报名。而这一届学生中,涌现了很多人才,除了之前说过的陶孟和之外,还有梅贻琦(后来庚子赔款的第一批留美儿童,之后任清华大学校长)、喻传鉴(后获得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协助张伯苓开创重庆南开中学)、金邦正(后来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林学硕士,担任了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的校长)等等。

到了1917年,在张伯苓的悉心运作下,“南开中学”已经成了全中国都有名的中学,学生超过了1000人,各类学科和各种基础设施都堪称国内一流。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第一批新生正式入学,这些新生中就有周恩来总理。

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民生凋敝,资金成为困难,南开办学经费短缺,处境艰难。

办学是一笔大资金,这笔钱张伯苓没有,学生们也凑不出来。为了生存,张伯苓周旋于军、政、官、商之间,他自称”化缘的老和尚”,四处募捐。

募捐也是一门学问。张伯苓敏锐地捕捉到了各方的心理。

民族资本家认为办学是义举,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捐助;当权者喜欢将子女送入名牌大学,乐意博个美名,他们也不会打压办学;对于军阀和政客,张伯苓只能舍下老脸,几次三番地去长谈,他们也为张伯苓的苦心感动,开始慷慨解囊。

南开大学得以在动乱中逐年扩大规模,全仰赖这位”跑断了腿”的校长。

正因为有了张伯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信念,当时已病危的江苏督军李纯,特意为此留下遗嘱,将四分之一的家产,一共五十万元,慷慨捐献给南开大学办学

先后做过民国总统的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也各尽所能,纷纷助上一臂之力,为了学校建设慷慨解囊。当时,为了创建南开大学,不管来者何人,张伯苓一律不拒,态度通达

当时,被称为卖国贼的曹汝霖想要捐献巨款,其他人颇有微词,但张伯苓却有意聘请他做校董。他解释道: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用粪水浇灌出来的

张伯苓说:“南开在最困难的时候,八里台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甚至每小树都像是在对我哭。”

但是,他咬紧牙关,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紧,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

在所有南开学子的心中,张伯苓像一座山,是泰山,永远都不会倒下!

1929年,南开女中部第一届学生毕业,张伯苓对这些毕业女生说:“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夫人!”

张伯苓常说:“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他编过一个顺口溜:“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他曾为南开中学题词:“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洁;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张伯苓的理念是:“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在战火连天的岁月中,张伯苓对风波的暗流极为敏感。从1930年开始,南开中学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一门《东三省地理》的必修课程

在1934年南开30周年校庆上,张伯苓正式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定为校训,并解释道:”允公,是大公”,”唯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允能,是要做到最能”,”南开大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而所谓的”日新月异”就是在勉励诸位师生”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允公之心,行允能之事,张伯苓毕生倡导”南开精神”凝聚在这八个字之中,饱含历史穿透力,历久而弥新。梁启超曾说:”假使全国学校悉如南开,则诚中国之大幸”。

西安事变以后,南开大学师生还相信蒋介石会抗日,南开大学师生发表通电,赞成共产党的主张,提出了“拥护蒋委员长抗日”的口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张伯苓说蒋介石这是“逢凶化吉”,特地召开庆祝大会,在会上张伯苓说:““西安事变这么解决好,咱们的校友周恩来起了很大作用,立了大功。”对于周恩来,张伯苓感觉非常的自豪,当时他还把周恩来的相片放在了办公桌上,自己在旁边照了一张相。

对于日本侵华,张伯苓的抵抗态度异常的坚定,这一举动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报复,1937年7月29日和30日,日军对南开大学开始狂轰乱炸,美丽的南开成为了废墟,南开的损失占当时全国高校损失的十分之一。正在南京的张伯苓非常的愤慨,他向《中央日报》记者发表谈话:

“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8月中旬,他召集南大的学生会负责人说,如今是抗日爱国时期,你们可以到任何地方为国效力,到八路军那里的话自己还可以通过周恩来介绍。南大有多位同学在张伯苓的介绍下加入了八路军。

与此同时,张伯苓的儿子战死的消息也传回来,张伯苓一时之间仿佛失去了所有支柱。他伫立在当地,久久没有说话,似乎没有一丝生气。

后来他突然开口:“死得好!死得好!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

张伯苓知道,国家想要存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他创办南开的初衷,当国家兴亡之际,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国家出力。自己的儿子又何尝不是其中一个呢,行路自此,自己只能向前。

随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南迁,组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的血脉得以延续。

1948年6月,蒋先生多次邀请张伯苓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并写来亲笔信。

他无意从政,却盛情难却;于是答应蒋的要求,临时担任三月行政职务,期间也希望对方尽快寻觅到合适人选。

但张柏苓没有想到:他前脚离开南开,国民政府就免去了他南开校长的职务,以此逼迫他前往台湾。

被迫“晚节不保”的张柏苓,还是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

后来蒋经国专门前来劝说,并留下一架飞机和大额支票;只要张柏苓愿意,随时可以飞到台湾。

张柏苓给出的回答是:“不愿离开南开,更不愿离开祖国!”

这个时候一封写着“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的信件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

可是当他回到天津以后,南开大学似乎不再欢迎他了。他提出暑假去南开大学暂住一段时间,可南开大学却没有答复,既不允许,也不拒绝,就这么晾着。

1950年10月17日,南开中学举办46周年校庆,恰好这天下起了雨,张伯苓正准备去参加,儿子却拦住了他。儿子说:“爸,外面下雨了,您还是别去了。”

张伯苓愣了一下,缓缓地说了一句:“好,既然下雨了,就暂时不去了吧。”

就在前一天,南开一位老师专门过来叮嘱张伯苓儿子,因为一些原因,让张伯苓第二天不要去参加校庆。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曾经做了那三个月的考试院院长,成了他洗刷不掉的污点。

张伯苓自然清楚,但也是无可奈何。

为了救国图存,终生投身教育,一辈子为南开付出的张伯苓。

令人难过的是,晚年的他到底是连南开大门都进不去。

甚至当年张伯苓去世之后,国外都有文章报道为他的去世感到惋惜,但在国内几乎没有报刊报导,甚至参加他追掉会的人只有350人。

以至于追悼词中提到,他觉得自己是被南开厌弃的人,南开学校不认识他了。

早年张伯苓对南开多么热情,晚年的张伯苓就有多么酸楚。他生前遗愿: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南开校园。也被无情驳回。

1961年,张伯苓夫人逝世。他们二人去世后,骨灰几经迁葬。1989年10月16日,张伯苓及其夫人的骨灰移葬南开大学,长眠于中心花园的青松翠柏丛中。

张伯苓和夫人的骨灰葬于张伯苓半身铜像后,周围有一圈围栏,黑色的雕像基座后面刻着张伯苓的生平。

坐落在天津和平区大理道78号的张伯苓故居,始建于1920年代中期,为砖木结构的三层英式别墅,室内配有巴洛克式壁炉,装修讲究,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2016年4月5日,是张伯苓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南开大学举办了祭扫、座谈活动。

南开大学考研(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南开大学考研(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