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考研(中央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中央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随着虚拟数字技术愈发成熟

虚实结合的“元宇宙”未来世界

终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降临

尽管一千个人眼中

可能会有一千个对“元宇宙”的不同理解

但现在各大领域的头部企业和领头人们

都在以无比积极的姿态

迎战这个无法改变的趋势

身居艺术行业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元宇宙”?

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今天GGAC有幸邀请到了

中国艺术行业发展的见证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老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他的分享中寻找答案吧!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艺术 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评委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

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交互的重要平台,抢抓元宇宙赛道是上海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战略方向。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旨在为参赛者提供一个表达自我、对话行业、洞察未来的交流平台,表彰一批在元宇宙设计创新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顶尖人才,着力打造“元宇宙界的普利兹克奖”。

重磅奖金+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机会双重加持,期待各位艺术家加入到这次创作盛宴中来!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参赛↓

# 张子康老师动态分享 #

GGAC: 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可以和GGAC的小伙伴们分享下近期都在忙哪些项目吗?

张子康: 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紧张的,一方面是我们央美美术馆自己策划的展览,比如刚刚结束的“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近期在景德镇开幕的“耕耘在大地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版画专题展”等;另一方面是在其他地区策划的展览,比如我负责总策展的新疆双年展等工作。

央美学院内外的不同展览工作安排得还是比较紧张而有序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院的教学工作,总体来说相对比较饱满充实。

# 美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变化 #

GGAC: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您参与了许多对中国美术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的项目,您觉得近10年来,中国美术行业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张子康: 美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变化。

整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比较迅猛,虽然后来几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海外部分区域局势动荡等新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行业发展轨迹, 但我国美术行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比如美术行业的线上虚拟展览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 第五十九届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

GGAC: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一次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作为中国馆策展人,可以聊聊您的展览方案吗?此次展览中国馆的主题叫“元境(Meta-Scape)”,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主题?

张子康: 中国馆的策展方案是在59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主题的大前提下,结合中国艺术整体发展背景、现状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大量调研,发现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在当今世界的变化当中,中国艺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性。

▲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中国馆提供)

▲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刘佳玉《虚极静笃》,人工智能、3D打印,3D投影、实时渲染,尺寸可变,军械库展区,2021 (中国馆提供)

当然,此次中国馆的主题“元境”的由来,我之前也提到过,源于钱学森先生在一次科技展览上的一件手稿中他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翻译,钱先生把“虚拟现实”翻译为“灵境”。

▲钱学森在1993年给汪成为的信件中,钱学森写道:“我对灵境技术及多媒体的兴趣在于,它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因而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

“境”字在中国文化里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词,从最早的边境、境界、意境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中国文化里的意境、境界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理想,我觉得“境”字特别能代表中国文化自身的特性。

▲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徐累《Correspondances/兴会》,266x350x48.5cm,亚克力,金属材料,电动轨道,2022(中国馆提供)

“元”从原意上是开始或者是无限大的意思。我们讲元宇宙,其实是一个重新开始。 疫情之后,尤其是现在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不断地在走向世界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位置,也面临着一个无限的空间,未来有无限的想象。这一点其实跟主题也非常契合。

▲ 中国馆参展艺术家王郁洋《雪人》,265x190x285cm,黄铜,紫铜,混凝土,不锈钢,2021(中国馆提供)

▲ 中国馆参展艺术家AT小组《丛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镜面打印,尺寸可变,2021(中国馆提供)

“元境”这个词翻译出来的英文用词Meta-Scape也非常恰当,对国外的朋友们来说也容易理解。 这次展览也得到了许多国内外美术馆界朋友们的认可,他们通过展览了解了更多中国艺术家们的创作。

# 美术馆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 #

GGAC:由您主导的展览不计其数,对于参展的作品挑选,您有着怎样的要求?

张子康: 对某一展览参展作品的挑选有很多层面的要求,首先作品要符合展览的方向和类型,这是一个前提。显而易见,不同类型的展览,在作品的挑选要求上必然有所不同。

在确定展览方向的基础上,作品的选择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考量:一方面是对于历史价值的挖掘和探讨,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沿着发展脉络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并进而结合其诞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沿袭探讨其文化价值是展览的重要课题之一;另一方面是对于新艺术、新价值的现实意义研究, 经典艺术作品之所以被人们所广为认可,就在于它凝练出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它可能是对于传统经典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再创,也可能是艺术语言的创新突破甚至是颠覆。但其核心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也即现实意义。

美术馆的作用也就围绕着这两个方面,承上和启下,并且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发展,形成滋养新艺术、新价值的沃土,进而放大其社会价值。

如果一个美术馆或者展览只是禁锢在原有的传统中,不能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无法推出新艺术、新价值,或是职能缺失的表现。

# 数字技术让艺术的呈现更加多元 #

GGAC:现在有不少美术馆也开始虚拟展览了,您如何看待虚拟展览与实体展览之间的功能差异?

张子康 : 虚拟展览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线上虚拟展览和线下实体展览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种展览方式。

比如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的摄影技术,也是记录画面、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绘画艺术的发展,在后来的发展中反而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促进作用,绘画艺术也在正向地影响着摄影艺术的发展。

又如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图书,相较于纸质图书而言,它阅读方便、容量庞大、成本降低、传播便捷,给人们的阅读经验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它并不能取代人们在纸质阅读中所得到的愉悦感。 数字技术的发展个人们以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形式,对于知识的认知也更加多元化。

对于美术馆来说也是如此,虚拟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群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受到艺术的魅力。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通过数字技术创作艺术作品,让观众在新的阅读习惯、观赏形式中得到新艺术、新价值的启迪。

美术馆应该是一个最具包容性的场所,要对新技术、新形式、新思想积极接纳并形成连接,进而在更深层面进行探索研究,实现传统展览形式无法实现的艺术想象,并把这种想象传达给更多的观众。

其实美术馆和艺术家都处在同一个认知系统,我们都要不断地去深入认知我们的世界,然后在推动这种认知的过程中建立出一个新的文化结构。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必然会有全新的完全数字化的虚拟美术馆,也有实体跟数字化结合的美术馆,它们将会和传统美术馆共存。 这些多元化的美术馆会一起发展并行,它们之间不仅能互相促进,还丰富了人类的认知体系发展,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 以“创造力推动”为主体的智识系统 #

GGAC:您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提出过一个名为“智识”的概念,可以请您详细解释下这个概念吗?

张子康: “智识”所指的不是知识,而是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它指的是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的逻辑与能力,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征——从哲学层面上说,它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性相关;从心理层面说,它描述了人们理性认识世界的高水平。

博物馆天然具有智识属性,早在19世纪,在大学之外,博物馆作为一个智慧与文化辩论的场所,一个将哲学、科学、艺术与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实物展示空间、一个主流科学、文化、哲学理念与假想的、边缘化的、未成体系的思想的交叉平台,成为独具魅力、活力的智识场所。

博物馆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这段时间,真实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构成,与大学一起,代表了自然、文明和人类创造的智识成果的最高成就,作为生成智识经验的重要场所,参与了学科分类与不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界定,充当了知识的传播中心和合法化者,成为人类智识经验的源泉之一。

在数字革命催生的新经济形态背景下,我们在人类对智识的认识史和博物馆发展史交汇的路口找到了当代艺术博物馆发展的核心动能:智识机制的建构。 一方面,智识机制的建构是新技术时代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要求艺术博物馆的各项工作积极应对赛博空间的变化,从而在不同维度开展工作。

艺术博物馆不仅仅是“知识生产输出”,还体现一种“网络式”的与受众平等交流的关系。网络环境也为观众的“凝视”即表达其个性化意见提供了绝佳的场域。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展览,而是包含展览在内的艺术博物馆各环节的完整的智识工作过程,既包括艺术作品的挑选、陈列设计,也包括整合周边资源形成的诠释、传播以及商业化变现方式开发等等。形式也不仅仅是作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而是综合使用各种线上线下呈现方式。

其实,从最初对艺术认知的概念,到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大范畴的艺术界定,再到之后不断地细分画种,到今天,我们发现它又回到了原点。 艺术无休止的跨界促使艺术博物馆具备了以往博物馆发展中的多种模式,成为了时代的艺术主体。 之所以成为“主体”,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关系,现在对于艺术博物馆、对于“艺术”的名词存在诸多讨论,不管是对是错,但肯定的是,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创造力。

智识概念就是推进这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始终在强调美术馆或博物馆要建立一个智识系统,通过你的体验,通过你的观看,连接你的知识,连接你的想象,进而在大众思考中不断推动新认知的出现,再在新认知中推动新知识的建立。 这种新认知不是要输出一种简单的知识结构,而是要促成一种自我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类似于一种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快速复制和增殖,在不断地认知中更新自己新的结构。

如此,美术馆或博物馆便成为一个智识场域,那么,它又回到最初的认知体系,即它的大脑体系。 因此,一个能够推动未来艺术发展的美术馆或博物馆,毫无疑问是一个以“创造力推动”为主体的智识系统。

# 数字艺术拓宽了传统艺术的想象空间 #

GGAC:现如今网络世界迭代迅速,元宇宙虚拟现实与数字艺术也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深耕美术行业这么多年,您认为数字艺术的存在将给传统艺术带来哪些影响?

张子康: 或许有人会担心数字艺术的发展会影响、分化传统艺术的市场,在我看来这有些杞人忧天了,数字艺术的发展对于传统艺术更多的是正面的、积极的推动。

数字艺术在传播形式、呈现方式等多方面推动了传统艺术的发展。之所以有人会困惑,甚至担心被影响、被颠覆,是因为他们还固守在传统思维的藩篱中,没有适应社会的新变化。

数字艺术不仅在传播上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数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给传统艺术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创作形式,拓宽了传统艺术的想象空间。

# 数字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客观规律 #

GGAC:在您看来,数字艺术的发展将会经历哪些阶段?

张子康: 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客观规律,也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数字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突破、修正,再突破、再修正。

在艺术家艺术创作层面看,如果过分注重数字艺术的技术本身,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可能会很快被技术的发展所抛弃。数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艺术对于技术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自身的作用力在不断弱化。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艺术家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同时还要强化自身的创作属性。

在美术馆建设层面看,数字艺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馆来推进人们的认知。 美术馆也为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提供了试验场地,正是因为有这些艺术家参与到当下的各种新兴试验中来,艺术的价值才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全新的东西在被普遍认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每一个影响社会认知和发展事情,都是一个新挑战和对新知识的扩充。

一个创新的美术馆或者是带来未来的美术馆,它一定在社会意义上是能推动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这时候我们再看数字艺术的时候,要抱着一种学习探索或者是认知思考的态度。

# 要让赛事实现社会价值化 #

GGAC:您对数字艺术类赛事,比如“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和有着“CG艺术奥斯卡“之称的GGAC大赛,有什么样的看法,这类赛事活动对行业发展又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张子康: 赛事主办机构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在赛事举办的过程中要凸显出自己价值来。 无论是利用赛事的创作成果,还是把握赛事中突出的艺术创造力,都应该思考如何将这种力量推动于社会,放大于社会,让它实现社会价值化。

《D-05 元宇宙购物中心》 作者:Kun_0219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参赛作品

# “元宇宙”会带来很多创造性的转换 #

GGAC:作为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的评委,您眼中的元宇宙世界是怎样的?有哪些建议给到参赛选手?

张子康: “元宇宙”概念被炒作得很热,大家对“元宇宙”的理解也比较多元。 在我看来,元宇宙有其必然性。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实体的物理世界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但是如果想在这个体系上有所突破,囿于物理世界的种种限制,困难重重。 元宇宙就是依托于物理世界而建构的一个更加理想的想象世界。

随着我们对虚拟空间认知的不断加深,生存精神层面的需求可能也随之增加,进而反过来刺激虚拟空间的快速发展。 “元宇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创造性的转换,在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当中,参赛的艺术家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天坛迹事》 作者:周小黑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参赛作品

# 希望学生能够踊跃参赛 #

GGAC:您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会鼓励学生参与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吗?您觉得参赛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助益?

张子康: 这个事情本身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新领域的认知,我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到这样的讨论当中来,也希望他们能够踊跃参加。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参赛作品

想要亲手打造虚实结合的未来之城吗?

现在就来参加

元创未来·2022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

除了重磅奖金之外

还有行业头部企业的offer等你来拿!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中央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中央美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