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考研(医学临床考研考哪些科目)




医学临床考研,医学临床考研考哪些科目

古希腊医学中曾有一个经典说法“Food as Medicine”,意为食物是良医,即通过食物调养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我国,药食同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3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医学食品”受到多领域专家的关注。为加速食品科学与生命科学学科融合,满足食品工业对临床营养学的合作需求,大会特别设置了“探路食品科学与临床医学融合下的医学食品”专题论坛,论坛由北京康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共同支持。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医学食品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的成立会。

论坛上,来自临床营养、食品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医学食品的特性、相关研究进展、产品研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结合行业实际案例进行了分享,内容涵盖“医学食品”诞生的背景,“医学食品”的健康效应评估体系研究,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在肿瘤等重要疾病、肠道微生态以及食药同源应用等学科交叉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营养第四餐”是日常饮食的升阶版

“医学食品”是以普通食品的表达形式强化某些营养素的食品,是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的基本手段,也是预防多种慢病进展、提高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辅助工具,同时,还是节约医疗资源及社会经济成本的重要措施。我国医学食品的实际需求巨大,正常生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备孕人群、孕产妇、老年人;病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肾脏病、肝病的患者,都需要医学食品的营养支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要“开展临床营养行动”,策略之一为“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指向要大力发展我国医学食品,推动医学食品的研发及临床规范使用。

“谈医学到食品,首先要认识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体重下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医学食品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从食品科学与医学融合的角度介绍了医学食品发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石汉平指出,营养不良是一种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征,其表型涉及机体的所有器官、系统等,甚至心理、精神、思维等方面。

在石汉平看来,良好的营养始于一餐饭。医学食品不仅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还包括营养强化食品、食药同源食品等。老年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及围手术期患者等,都需要医学食品的营养支持。“这就需要通过‘营养第四餐’来实现。”他进一步解释说,“营养第四餐”是指特殊人群或疾病状况下的口服营养素补充,需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食用。他认为,医学食品是食品与医学的结合,是食品科学的延伸、临床医学的前移,更是日常饮食的升阶,是药品的降维。发展医学食品可以提高食品的健康附加值、健康的可及性,促进食品安全向营养安全转变。

发展医学食品要以科学为基

如何推动医学食品的发展?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李增宁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医学食品和营养支持的认知度。同时,从目前来看,跨国公司的产品垄断了我国90%的市场份额,要提高本土医学食品的市场占比,降低医学食品价格,并将其纳入医保系统。目前医学食品主要在三级医院使用,还需要加强其他级别医院营养科建设,让特医食品惠及更多人群。另一方面,继续建立医学食品的监督评价方法,提高标准质量,完善监管体系。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特殊膳食食品健康效应评价技术研究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已建立特殊膳食食品健康效应评估体系,构建特殊膳食食品健康效应评价大数据区域中心。该评估体系从十大维度全面评价医学食品的健康效应。

评价医学食品的临床有效性,还需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来实现。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系副主任宋春花介绍了医学食品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及实施。宋春花介绍说,随机、对照、重复和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临床试验设计中,第一要凸显随机。由于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因此目前来说,动态随机化最为合理。第二要设立对照组,而且不能是自身对照。其设立目的就是为了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第三要具有重复的原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即要具备一定的样本量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能跟别人在相同的实验方案的情况下重复出来。最后是盲法。盲法可以消除主观因素,包括研究者、被试验对象等各方面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主观干扰。

如何为营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肾内科副主任姚颖介绍了微量营养素调控代谢重编程改善肥胖、糖尿病疾病研究进展。姚颖指出,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糖脂代谢失衡是肥胖、糖尿病疾病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宏量营养素与糖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微量营养素在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有待探索。多项研究表明,相较正常人群,尽管肥胖个体和糖尿病患者饮食摄入过多,但他们微量营养素缺乏发生率较高。姚颖介绍说,代谢重编程是指细胞为了应对各种刺激压力而做出的代谢改变。代谢重编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疾病中,涉及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以及代谢异常人群会伴随体内锌、镁、铬、钒等微量元素的水平降低。而补充锌可以通过脂质感受器分子TLR-4调控能量摄入过量诱导的代谢重塑,改善大鼠肥胖及肥胖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口腔加工与感官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建设介绍了食品口腔加工在改善吞咽障碍患者进食中的作用与应用。他介绍,不同食品具有不同的质构属性,食品质构直接决定了食物的饮食方式和形式,直接影响饮食安全和愉悦程度,同时也会直接影响营养成分释放的方式、速度、效率以及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因疾病、衰老或发育不完全等,造成饮食能力低、食物口腔处理能力不好,吞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高的风险。因此,保障特殊人群的饮食安全,食物的质构设计十分关键。陈建设建议,应将饮食能力(口腔生理功能)纳入健康检查的指标,同时,建立合理的食品质构等级分类系统,并在学校、养老和护理机构推广口腔保健训练。

为特殊人群提供营养支撑

如何让肿瘤患者吃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丛明华认为,因获取规范途径的膳食指导及营养教育机会少,肿瘤患者往往对营养存在许多误区,常常降低自我的饮食预期,认为膳食摄入量下降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很多患者盲目忌口,忽视体重下降,不了解营养不良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亟须规范的营养教育来改变这一现状。丛明华指出,肿瘤患者通常无法进食普通食物,以流食、半流食为主,能量及营养素摄入常常不足。因此,给予指导如何制作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饮食,对患者的营养教育会起到积极作用。他建议,要从加强教育、改善代谢、尽早补充营养补充剂三方面来着手让肿瘤患者吃好。“一日三餐要吃好,但有时候患者吃不下,就要尽早口服营养补充剂。以前我们认为,只能补充特医食品,但是现在看来,还可以延展到科学添加了营养素的普通食品。”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文伟分享了基于肠道菌群靶向调控的医学食品研究进展。陆文伟表示,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仍存在营养调控不足、膳食结构失衡、健康产品缺乏等问题。随着精准营养概念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科学界已经开始探索“菌群靶向性食品”(MDF)的可能性。同时,针对特定的菌群结构组成需求,定向设计膳食调控策略。国外一些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已推出具有MDF概念的产品。他介绍,目前正在围绕膳食、肠道菌群与健康数据库,基于人工智能的肠道菌群干预靶点发掘,靶向肠道菌群的膳食干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医学食品的科学研究正火,那么企业界又如何看待医学食品的未来发展?北京康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希堂表示,“医学食品,患者翘首以盼。”应希堂谈到,全世界医院普遍存在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问题且影响严重。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增加42.8%、感染率增加14.6%、死亡率增加12.4%、住院时间延长10.6%。从市场来看,全球医学食品市场总量可达500亿美元,全球年复合增长率10.6%。从全球来看,营养治疗经历了从肠外输注到口服及肠内摄入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临床营养市场容量差距巨大。应希堂建议,对于医学食品的发展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及医学食品相关标准。同时,产学研用联合,给特殊人群开发可用的产品。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3年05月10日04版)

排版、美编:徐祯悦

审核:欧阳美华

1.

2.

微信公众号|中国食品报新闻

医学临床考研(医学临床考研考哪些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医学临床考研(医学临床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