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

征稿

时常听到硕士研究生抱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一无所获,甚至本科所掌握的知识还出现了退化。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与期许并不一致。如果追问为什么要攻读硕士学位,往往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可能会简单回答,我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有人可能回答,我是为了追求学术梦想;也有人回答,我爸妈让我读的。由于专业的差异,人们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回忆往往也是大相径庭。有人觉得空虚,有人觉得充实,有人觉得平淡,有人觉得精彩。实际上,以学术来界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准确的。且不论目前国家对应用型专业硕士支持力度的扩大,大部分的学术硕士实际上并不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会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对于那些不以学术为志业的研究生来说,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也是多数缺乏明确自我规划的学生经常提出的疑问。拙以为,无论所学何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应重点养成两种受用一生的品格

首先,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当着力培养自身对知识学习的热度。虽然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本科而言更为专业化,但切不可画地为牢,将自己的知识面禁锢在狭小的专业方向里,应当对自己所学专业之外的知识保持一种热忱。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一方面,“无论就表面还是本质而言,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真正完美的成就”,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时代似乎离我们远去;另外一方面,当今社会对于知识融合的需求空前高涨。正如爱德华·威尔逊所言,“利用统一的知识系统辨识未探索的真实领域,是最踏实的方法”。对知识的热忱既激励我们在自己狭小的学科方向内深耕细作,以求格物致知,也推动我们不断跨越学科的藩篱,实现学问古今、融通中外。这种热忱背后所隐含的是我们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对于大学本科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数量较少,个人支配的时间大幅度增加,这既可能给硕士研究生造成一种迷茫情绪,也为其按照个人兴趣拓宽知识背景创造了条件。在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一些人可能就轻易放弃,而另外一些人会带着一种好奇心去不断探索学习。硕士研究生阶段正是培养这种主动学习习惯的极佳时机。这种求知欲上的热度所带来的正能量往往受用终生。很多人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与自己所学专业方向关系较弱,乃至完全没有关系。如果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养成了这种终身学习的习惯,即使将来职业发展逐渐偏离原来的知识结构,也不会出现应接不暇的状况。也正是因为这种饱满的学习态度,个人才能突破专业所带来的瓶颈,在全新的领域施展拳脚、展露才华,不断冲击职业生涯的新高度。

其次,除了这种主动学习的热度,硕士研究生更应该培养自己认真做事、回归初心的态度。从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正是各个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期间,如果能够踏实认真做好一件事,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那么不仅在校期间会大有收获,在迈入社会以后也能终身受用。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这种精神是对急功近利思想最好的驳斥。认真做好一件事并不仅限于提高成绩,可能是认真读一本书,也可能是认真学好一门外语。浅尝辄止、心浮气躁都是工匠精神的大敌。有想法的人可能很多,但真正能认真坚持下来的人往往很少。所谓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正是我们目前一些硕士研究生的状态。当一个人能认真做好一件件小事时,就不会被突然到来的任务所击倒。也正是因为能踏实地做好一件件小事,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信心。认真的态度是胸有成竹的前提和基础。不妨给自己确定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做好时间的管理,当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这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时,蓦然回首,会发现已经小有成绩。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知识可能很快就被淡忘,但是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却是影响一生的。在成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锤炼自己的品格、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或许比短时期内的知识获取更为重要。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热度”和“态度”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年 第3期,作者:刘征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本文内容为节选,为阅读及排版便利,本文删去了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内容,有需要的读者敬请参考原文。

⚪转载自: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二语写作》正在征稿,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扫码入群赐稿!(详情见最后一条推送)

精彩推文回顾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机构 »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