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文学城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部分(第1页)

1650年,卫匡国被推为司库,应诏赴罗马教廷公干。他经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南下,1651年3月5日离华。海途中因为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俘获,便一路随荷兰人返欧,先到德、法、英、比、挪威诸国,于1654年底始抵罗马。在罗马期间,他就中国传教时所遇到的礼仪问题,参加了教廷的辩论,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教廷事后颁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讲行。卫匡国在罗马完成教务后,1657年再次赴华,曾觐见清顺治帝。他返杭州传教,得总督佟国器支持,在杭州新建了一所教堂,于1661年竣工,其宏伟壮丽的程度,为当时中国教堂之冠。同年,卫匡国不幸感染伤寒,于6月6日病逝于杭州,享年47岁。

卫匡国死后葬于老东岳大方井南天主教墓地。十八年后的1678年,因大方井墓地潮湿,教会遂将教士们的遗体择地另葬。及至打开卫匡国的棺木,赫然发现他衣冠如旧,遗体只缺了一个耳朵,其余完好无损。教徒们将他的遗体移往新墓地的小教堂,奉为圣物,“年中屡有人为之剪发修指甲,盥面整容,卧于木椅上,置于上层堂角,作共同祈祷状者。”对这一奇象,殷铎泽、柏应理、白晋等人均有描述。直到1877年,因尸体的腐烂加剧,教会才将其敛葬于墓地的教堂内。

卫匡国只活了短短四十七年,而其中的十一年时光,更耗费在往来中欧的路途上。在早期耶稣会士群体里,卫匡国被视为利玛窦之后的又一学术高峰,并且是意大利汉学研究的最后一座丰碑。自他之后,欧洲汉学研究中心,便移往法国。就数量而言,他著有《中国历史概要》、《中国上古史》、《鞑靼战纪》、《中国新图》、《中国耶稣会教士纪略》、《中国文法》、《逑友篇》等书。就范围而言,他的研究覆盖了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中国语文、中国天主教传教情况等。他的著作,许多为西方研究中国的开天辟地制作,内容均广博深入,极受学界推崇。

《鞑靼战纪》拉丁文第一版

(Martino; Martin。 De Bello Tartarico Historia。 Antwerp; Pantiniana;1654)

《鞑靼战纪》是记述中国明清鼎革的重要历史文献。它从1616年满洲人(鞑靼人)进占开原城写起,至1651年清摄政王多尔衮逝世及卫匡国离华止。此后至1654年间发生的事,因卫匡国已人在欧洲,便以征引中国来函的方式,收于附录。

《鞑靼战纪》是反映明清嬗替之际最原始的记载之一。它取材于卫匡国的亲身见闻、友人书信及官私记载,感受真切。因作者身份特殊,该书得以置身明万历后的党争之外,超越夷汉之分,无惧清初文字狱,而保持客观态度。虽然卫匡国同情的是明朝君臣的命运,但他对满洲八旗兵的军事动员制度和摄政王多尔衮的文治武功,评价积极;虽然对流民起义态度敌视,但对于明朝官军掘开黄河大堤,导致三十万生灵涂炭一事,照样揭发。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7)

卫匡国认为明之灭亡,要素有三,其一为满洲的扩张战争,其二为流民起义,其三为上层党争。其中,流民起义又起了决定作用。至于李自成的失败,作者认为是进京后执行了错误的政策。李自成进京前,“在他统治的地方,免除了所有的官税,严守要温文有礼地对待老百姓。因此,所有的人都拥护爱戴这个十分美好的政权,愿意归附他的统治”。可是进入北京以后,“他下令逮捕所有的明朝官吏,很多人受酷刑致死……放手让士兵抢劫这个繁华的城市”。其后果是,“他这种可怕的残酷和暴虐,使他丢掉了国家”。

对明清鼎革之际耶稣会士及中国天主教徒的活动,《鞑靼战纪》也有详细记载。那时的耶稣会士继承了利玛窦路线,将传教重点放在统治阶级上层,收效显著。明清双方,都有传教士在其中活动。后来反清的各支队伍中,也都有入教或亲教的文人学士参加,其中一些,更成为南明政权的决策人物。

据书中的记载,可以看到万历年间教难时传教士的动向及心态;可以读到明朝向澳门购置火炮而使传教合法化;可以了解因清军优待传教士,使传教士计划借清朝上层力量,大力发展天主教。书中还真切描绘了各地传教士在战乱中的遭遇,比如,开封传教士誓与被洪水淹没的教徒同归于尽;福建建宁传教士侥幸在战火中逃生;西安两个传教士受到李自成义军的善待;南昌两个修士死于清军进攻。对于曾德昭的命运,书中也专门提及,写他在清军营中九死一生。同样,在四川传教的利类思、安文思则险些死于张献忠刀下。诸如此类的记载,让人窥出耶稣会士在中国各地是极其活跃的。

卫匡国的书,也证实了明末政坛一些要人的教徒身份,包括孙元化、霍式耜、丁魁楚、庞天寿等,并叙述了他们的经历。康熙后因实行禁教政策,凡记录传教士和入教文人事迹的著作,均被删毁,致使教徒的活动在中国史籍中难觅。于是,《鞑靼战纪》中的有关记载,便使这些重要史实,不致因中国官方的禁绝而淹没。

《鞑靼战纪》于1654年首版于安特卫普,为拉丁文版。嗣后在德国科隆(1654)、英国伦敦(1654)、意大利的罗马(1654、1655)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655)等地出版。据统计,1654~1706年间共用九种不同的语言发行211版,在当时曾经广泛流传。

拉丁文第一版为羊皮硬面,外部尺寸12×8厘米,156页正文,附雕版印制的地图。

市场实例

拉丁文头版的《鞑靼战纪》存市量不算最少,因而虽然已出版了350多年,价钱却不贵,一般在2,000美元上下。伦敦某古旧书店有两本在出售,一本开价2,190美元,一本开价1,710美元。

本书展示的一册,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家古旧书店的存货,无缺页,封面未重做,保持百分百原始状态,品相完整。该书开价为1,100英镑。

四.米勒的《中华帝国观察》

米勒生平

德国人米勒(Andreas Müller; 1630~1694)前文已有论述。他一生从未踏足中国,却锲而不舍地予以研究。他所凭借的资料,大多来自耶稣会士的著述,及各方人士收罗到欧洲的中国典籍。他的研究,带有“二手”的色彩,同时也初具学院派汉学的雏形了。

米勒的时代,德国的北部已是新教的势力范围,因此,除汤若望等少数人外,德国赴华的耶稣会士很少,一手的资料,自然不普遍。但德国人对中国的好奇,绝不会落在葡萄牙人、意大利人和比利时人之后,照样出现了一批汉学名著,如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 1602~1680)的《图说中国》、米勒的《中华帝国观察》、门泽尔(Christian Mentzel; 1622~1702)的《古今中国帝王年表》等。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便是作者都未去过中国,内容也是炒别人的冷饭。即便如此,因作者都是学术大家,非无自己的见解和新意,因此照样走红。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记  重生宠爱日常  我成为崇祯以后2  致命纠缠:总统大人,请爱我  胸小的没资格说分手  纳粹德国史  04陈赓  地府神职  穿越明末争霸窃明(完整版)  鱼干女的机甲生涯-千本樱景严  误惹首席坏总裁  鲤鱼跳龙门  赶尸家族  第99级台阶上的爱  网游之虚拟同步  嗜血狂后(潇湘VIP正文+番外完结)  杀手的情人  万兽神座  六翼传说  前世债今生偿  

热门小说推荐
特种高手

特种高手

(都市热血小说)叶龙曾是世界上公认的文武奇才,所到之处,再强大的敌人也得望风而逃。然而,就是这样的叱咤风云人物却突然放弃耀眼光环,回到灯红酒绿的都市保护大小姐!他性格冷酷张狂,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凭借惊人的本能和超人的智力,在繁华的天骄市上演一场激情四射的热血人生!PS本书读者群128492045(豆丹家族)...

史上最强赘婿

史上最强赘婿

已完本穿越异世成为财主家的小白脸赘婿,因太废物被赶出来。于是他发奋图强,找一个更有权有势绝美高贵的豪门千金做了上门女婿。练武是不可能练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练武,只能靠吃软饭才能维持生活!我要把老婆培养成天下第一高手,谁敢惹我就让我娘子打死你!...

篮坛第一外挂

篮坛第一外挂

林易先是用Crossover在三分线弧顶晃开了防守人的重心,紧接着用山姆高德过掉了补防的阿里扎,哇靠!不看人传球,队友空了!不,队友选择高抛,漂亮的空中接力!等等,怎么有点奇怪呢?因为完成以上动作的是一位七尺大个。这是一段热血沸腾的篮球故事。书友群484028022,欢迎大家进群聊天!...

夜天子

夜天子

他世袭罔替,却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却非高门。作为六扇门中的一个牢头儿,他本想老老实实把祖上传下来的这只铁饭碗一代代传承下去,却不想被一个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这一去,便是一个太岁横空出世。他自诩义薄云天,为人四海,是个可以托妻献子的好朋友,可他所到之处,却是家有佳妇贵女者统统藏之深闺不敢示人他自称秉性纯良,与...

重生八零之极品军妻

重生八零之极品军妻

吃货林思念重生到了八零年,面对这桩谋算来的婚姻,男人的冷漠,她却像打了鸡血似的,誓要把男主拿下。男人的冷漠与误会让她终于有了离开的想法,可军婚不好离,她不信邪的为离婚奋斗着。可这冷漠的男人从什么时候起,紧紧的追着她的脚步,还恬不知耻的要和她生儿子。呸,谁要和你生儿子?你有儿子了好不好,要生也是生一个像她一样漂亮可爱...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